ken77921:托福三戰101心得(2014.1)

 本高分心得轉載自PTT托福板

原帳號:ken77921

[心得] 三戰101分(David&Rosa)+一些猜測

分數:

R30 / L29 / S14 / W19   (total: 92)       ~2009/8  (我不太記得分數的細節)

R28 / L28 / S17 (LLF) / W23→20 (FG→FF)  (total: 96→93)  2013/10/27

R29 / L27 / S19 (LFF) / W26 (GF)   (total: 101)      2013/11/24


「David的口說課程部分板友都有分享許多了,我就不再這邊詳細說明,簡單一點來說,就是這應該是我上過最物超所值的補習班了。尤其是David對於教學的態度與熱忱,能感覺得出來他真的很關心每個學生,而且不只是讓我們考好托福而已,更是想要讓我們的英文口說變好。印象最深的是我記得我二戰的前一晚,David還打電話來問我準備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問題,真是太感人了!」



二戰考場:新竹地球村

三戰考場:台北美安華文
(優點:中間休息時間不用出場,缺點:要講大聲一點麥克風才錄的到)

個人背景:交大理工科

英文能力:學測15級分,全民英檢中高級初試通過

準備時間:第一次約一個暑假、之後每次約一個月,邊工作邊準備

準備教材:TPO/David口說/Rosa寫作/字神的機經/sk2的機經/yeeaoo網站/托福口語看這本就夠了

這篇心得文關於寫作和口說的評分會有一些猜測,我覺得這些猜測如果是對的話,會影響蠻多考試的準備方向,但是我也只有考三次,所以需要大家更多的經驗來佐證或推翻這些猜測。如果大家有相似或相反的經驗,希望大家多留言造福後面準備托福考試的人。

在四年前(大三)為了申請交換學生時候有考一次,那時候幾乎都是在加強閱讀和聽力。大四上學期到美國交換學生一學期,畢業後當兵一年,下部隊以後因為很操,所以半年多沒有碰英文。退伍後在中研院當研究助理,一邊做研究一邊準備GRE和托福。

【閱讀】

我覺得有時候心中默唸文章可以幫助專心,如果有時候覺得自己會分心的話可以試試看。

【聽力】

我覺得現在的托福比起四年多以前難蠻多的,我覺得如果需要通勤,而且距離考試還有一段時間的話,聽力的部分可以找一些英文的有聲書來聽(我是聽哈利波特),不但有趣而且實力會進步。

【寫作】

我覺得Rosa用兩堂課的時間把考試的重點都講一講還蠻有效率的,也讓我知道其實托福寫作結構不用複雜,重點是讓別人懂比較重要,我自己可能是平常太過依賴word自動糾正拼字的功能,所以考試的時候有拼錯字,導致分數沒有很高(複查還被扣3)。三戰的時候因為考前有稍微練習寫一下,可能字拼錯的比較少,所以比較高分。所以我覺得機經有沒有中,對寫作的影響還蠻大的,考試前最好可以把小範圍的寫作機經練習一次。

寫作上我有兩個「猜測」:

托福寫作採用了人與電腦分別對作文評分的方式,而且人會模仿電腦的評分方法使得重閱率降低,所以電腦的評分方式對最後的結果還蠻重要的。因為我有一些用電腦自動處理文章的經驗,所以我知道基本上要電腦了解你文章中的文意和邏輯關係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其實ETS用電腦評分我一直覺得是一件很瞎的事情)。因此我覺得電腦的評分依據應該會偏重於你的拼字和文法是否正確(就是如果你的文章打到word上會不會有綠色或紅色的底線跑出來),還有你用的字夠不夠豐富,你用的字和高分作文用的字像不像,還有就是字數的部分夠不夠多。因此,我覺得在文章中多加入一些難字(尤其是切題的難字),對分數可能會有一些助益(我記得也有看到有板友分享說他把GRE的字都用進去然後拿30分的心得)。但是要記住物極必反的道理,如果大家都故意用難字,那就會有越來越多這種作文被評低分,然後你再用難字,你的文章用的字反而就跟低分作文較為接近了。

很多人都掙扎著要不要複閱,所以我把這部分的經驗也做一個猜測。在我寫作複閱被扣3分以後,我就思考複閱和一開始的評分環境有什麼樣的差別。除了評分者不同以外這點無法預料外,我猜有一個重要的差別應該是複閱的時候評分者不會看到很多其他的答案。因此,如果你的寫作題材和結構比較新穎(像我常常太直觀的論點會想不出要寫什麼,所以會偏好寫一些比較有趣的論點),那對一開始的評分應該會比較吃香,因為一開始的評分者看過的其他答案較多、對這個主題了解較多的可能性高,他看到比較新穎的論點的時候印象分數應該會比較高;相對的,複閱時候,新穎的論點被評分者看不懂的可能性較高些,也就比較容易被扣分。

【口說】

因為我個性比較內向,平常比較少說話,也一直蠻害怕講英文的,第一次考托福的時候,聽到題目就覺得如果叫我用中文講應該也不知道要講什麼,所以就一直講的吞吞吐吐。之後出國交換學生也大多是聽課和寫作業,所以這部分一直沒什麼長進。導致我口說考了三次也只有19,但是一路上也算是有一些進步,也有一些猜測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David的口說課程部分板友都有分享許多了,我就不再這邊詳細說明,簡單一點來說,就是這應該是我上過最物超所值的補習班了。尤其是David對於教學的態度與熱忱,能感覺得出來他真的很關心每個學生,而且不只是讓我們考好托福而已,更是想要讓我們的英文口說變好。印象最深的是我記得我二戰的前一晚,David還打電話來問我準備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問題,真是太感人了!

二戰的時候因為機經沒中,所以有一點測出真實力。三戰的時候,機經全中,所以分數高些。但是有趣的是,我的1,2題已經是在前一天練習多次,而且考試聽力加試的時候聽到其他人的回答知道是哪一題,利用休息的時間把答案幾乎都寫在紙上,然後回答的時候幾乎是有注意語調的照著唸,最後還是Limited

我「猜測」的原因如下:

托福最終評分的標準不是看你口說回答的有多好,是從你的回答過程中看你的口說有多好。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找一本叫做「托福口語看這本就夠了」的書,一位曾經參與托福命題的人提到,托福已經成功轉型成能力取向的考試。因此,評分官的任務是評你的口說能力,不是評你這個答案的內容或音調說的有多豐富和清楚。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你能靠機經預先知道題目的時候最為明顯,因為評分者其實很容易辨認那種演練很多次或是使用模板的特徵。

其實大家可以去這個網站http://www.yeeaoo.com/action/testlist_prediction/,聽聽看其他人回答1,2題很好的錄音。然後問自己,如果你是評分官,你會覺得他們的英文口說程度如何?你就會發現,其實你聽得出來,有些回答相當完美,非常清楚,內容也很豐富,但是,你可以感覺的到他事先有練習過這個題目許多次了(你覺得連你都聽得出來,那些聽過幾百幾千錄音的評分官會聽不出來嗎?)。因此,如果要我評他們的口說程度,我就必須要去仔細聽他回答的細節正確性和語調是否自然,來判斷他是否真的原本的英文口說能力好。另外,有一些人的回答就是給你一種隨口說說,然後講一講就會停下來用一些語助詞well~之類的時間想一想接下來要怎麼說,就像是外國人在聊天的感覺,那當然我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語文能力夠好,如果要我評自然會給他高分。

另外在3,5題的內容可以套用較多模板的時候,鑑別你的口說能力和你的回答好壞也有較大的差別。雖然使用模板會讓你的回答有條理很多,但是因為你練習的時候講模板太多次了,所以在真正回答的時候,模板就會講得比較快、比較順,真正回答題目內容(模板中的空格)的時候就會講得比較慢,錯誤比較多,尤其是當你原本口說能力就不好的時候。其實這種落差是很難避免的,但是是評分官很容易發現的。

如果這個假設是成立的,那就能解釋有些板友提到,他裸考和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後,結果還是差不多。他不知道題目和機經全中的情況下考出來還是差不多。有些人一直ㄜ,回答沒有答完照樣拿高分。如果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口說準備的時候除了要讓答案清楚之外,還要注意如何讓評分官「覺得」你的口說能力好,不要讓他發現其實你準備很久的事實。但是其實人講話要又快又清楚又自然,通常是需要不斷地聽和說,自然而然進步的。所以我覺得如果要短時間進步的話,應該就只能多聽多講,在1,2題少用一點演說式的語調,去模仿英文影集中聊天的講話節奏和停頓,然後多準備一些英文母語人士會用的語助詞,再加上讓英文口說好的人提醒你哪邊講得不夠清楚、不夠自然(例如有補David口說的人,一定要寄自己的錄音檔給David請他建議,我自己是因為那時候太忙,而且覺得自己一直講不到自己滿意的答案,所以沒有寄錄音給David,到現在都還蠻後悔的)

最後,我要再重申,這些猜測都只是猜測,我對這些猜測的信心水準都相當低(因為樣本實在太少)。會提出來是因為大家的樣本都很少,不說出來就然後交給大家驗證,樣本就永遠無法累積,提出更好的猜測與解釋。因為希望把詳細的情況寫出來解釋猜測,所以寫得比較囉嗦一點,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